搜索
查看 938 回复 0

“禁欲系”鲁迅:只谈感情不谈性

[复制链接]

1326

主题

0

回帖

3986

积分

论坛元老

积分
3986
发表于 2023-4-29 13:12:20|来自:北京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IP:北京
每日8点,文化早餐点击 拾文化 关注/ 置顶公众号


情感|新知| 文化| 生活




鲁迅的一段柏拉图式恋爱

组 合

一个是芳龄十九,楚楚动人的妙曼少女;一个是年届四十,过着无性婚姻的中年男人。

少女只是个学生;男人赫赫有名,身兼学者与作家之职,一段时间内,他还是女子的监护人。

两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,朝夕与共,十年之后,女子熬成30岁的老姑娘,她终于姗然离去。

哪怕是在今天,这样的组合,也能催生出最劲爆的话题。年龄的差距,地位的悬殊,师生的暧昧,再往后就是苟且。

他们的故事,发生在1920年。

女子身材不高,体略胖,未缠足,留齐耳短发。在那个时代,能有如此打扮,说明她是个颇激进的女子。 激进的女子,却有个温婉的名字,叫作许羡苏。



直到今天,中年男人的文章,还一如既往的,出现在我们的课本上。他说过或者未说过的话,同样也活跃在,当下互联网的世界。

一根根竖起的头发,如同浓墨写就的隶体“一”字的胡须,就是他脸上,最重要的两个特征。

不错,他就是鲁迅。

我们眼中的鲁迅,都是臆想出的鲁迅。 现实中的他,是个颇难看的老头,个子不高,面庞消瘦,由于长期吸烟的原因,牙齿呈深黄色,牙根差不多是深黑色。



鲁迅和许羡苏的故事,充满了暧昧,许广平的加入,又为这场感情戏码,平添了更多谈资。

鲁迅的老乡马蹄疾先生——同时也是《鲁迅全集》的编辑,将许羡苏视为许广平的“令弟”。许羡苏的后人,当然矢口否认,她的儿子,还一而再写文章澄清此事。

围绕鲁迅之八卦,引发而起的口水战,是鲁迅身死之后的事情。他还在世的时候,人们似乎对之不感冒,鲁迅的朋友和学生,譬如孙伏园先生,似乎就心知肚明。

在那个时代,以鲁迅的地位,这类事情实在不算什么。

任何公众人物,都会充满争议。当时的文坛,也有“倒鲁”的声音,鲁迅被人骂作“堕落文人”、“暴君”、“土匪大师”以及“性迫害者”,等等等等。

你看,骂鲁迅之人,反过来竟也同情他。鲁迅奉母亲大人之命,娶了朱安为妻,鲁迅不同意这门婚事,却拗不过母亲,他反抗的方式,带着“伤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的决绝。

他宁愿当光棍,也不愿动朱安一丝一毫,于是,鲁迅被扣上“性迫害者”的帽子。

骂人如同打蛇,打蛇打七寸,骂人则专挑软肋下嘴。骂鲁迅之人,竟也绝口不提许羡苏之事。

初 遇

1920年的秋天,许羡苏跟随哥哥,从绍兴辗转至北京求学。

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,只在乎当下的感受,从不考虑明天的生活,来了便是来了,哪怕没有立锥之地。

许羡苏报考的是北京大学。北大为本校学生提供公寓,但未被录取的考生,显然不在此列。她也没有闲钱住旅馆,在偌大的北京城里,竟真的没有立锥之地。

未经世事的青年,大体是一样的,一屋未扫,却想着横扫天下。

万般无奈之下,她准备向周建人求助。昔年在家乡之时,许羡苏曾在绍兴女子师范大学读书,而周建人正是其老师。



周建人

周建人的大哥,就是周作人,也即是鲁迅。

连吃饭住宿,学生都可以求助于老师,这样的事情,放在今天颇有些不可理喻,但是在民国时期,此种情况,却相对普遍。

周建人也很为难,思索良久,他让许羡苏住进,自家在八道湾的宅子。

八道湾的住宅,前后三进院,大约有30多间房子。这座四合院,合周家全家之力购置,自然也住满了他们整个家族。

鲁迅是家中长子,每次出门回家,他都要向母亲请安问候。

推开房门的那一刻, “阿娘我回来者”还未出口——这句招呼是鲁迅每次回家必说的。他看见母亲的身边,站着一个柔弱的南方女子,个子矮矮的,留着一头短发。

鲁迅二话没说,转身出门即去,他以为那是母亲的客人,自己一个男人,多少会有些尴尬。

可是,母亲怎么会有年幼的朋友呢?母亲的身边,只有一个女子,那便是鲁迅的太太朱安。



前面说过,鲁迅从未将朱安视为妻子, “那是母亲给我的礼物,我只能好好地供养,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。”他曾向好友吐露心声。

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,但他首先是个男人,孔子曾经说过:“食色性也。”令人唏嘘的是,鲁迅的婚姻,与性却是绝缘的。

郁达夫曾在回忆他的文章中写道: “鲁迅虽在冬天,也不穿棉裤,是抑制性欲的意思。”

八道湾宅子的院落很大,鲁迅看中这里,也是因为它宽大的空地,适合孩子玩耍。可是,鲁迅既然没有实质的婚姻,孩子自然也是妄想。

他的感情生活,就像是一潭死水。

母亲和名义上的妻子,何止不是受困于这偌大的院落。她们本是绍兴人,来到北京,语言不通,生活上有诸多难处。

许羡苏能说地道的绍兴话,她因此受到周母的青睐。因为语言上的障碍,周母不太方便外出购物,而许羡苏成为她的专职采购员。

她还常陪着周母四处游玩,到北海公园划船,去漪澜堂吃豌豆黄儿。

许羡苏的到来,无意间将这一潭死水,搅动的活络起来。

饭 局

1921年,周建人离开北京到上海,鲁迅无形中成为许羡苏的监护人。

是年,许羡苏考取女师大数理系,学校竟因为她留短发的缘故,不允许许羡苏入学。鲁迅出面交涉无果,遂以退还女师大聘书要挟,学校这才勉强同意许入学。

1921年10月,鲁迅写作《头发的故事》,就是以许羡苏为灵感。

1923年7月份,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失和,他于是决定搬出旧宅,许羡苏着手安排相关事宜。



周作人

鲁迅是南方人,平日里颇精打细算,许羡苏渐渐成为“财务管家”,她后来还专门发表过《鲁迅家用收支账》。

在生活上,他们总能相互扶持。只要有这个女孩在,平素安静的家里,总会透出一丝热闹。

每天晚饭之后,鲁迅总是在母亲屋里坐一会。他眯缝着双眼,躺在大大的藤椅里,端着茶碗吞云吐雾;母亲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了,还能躺在床上,津津有味地看报纸;朱安就靠在老太太身边,悠然地抽着水烟。

在氤氲的烟气中,还有一个姑娘,熟练地打着毛衣。许羡苏为鲁迅织过绒线衣和围巾,她织毛衣的样子,那样的认真,脑中应该还想象着,这件毛衣穿到那人身上,会是何等模样。

一切都是那样和谐,岁月如此沉寂就好了。

除了许羡苏之外,鲁迅家中常有学生来往。诸多女学生中,鲁迅独爱一个长得高高的,且很有才气的学生,女生的名字叫许广平。



许广平

1925年端午节,44岁的鲁迅,邀请数位女学生,到家中赴宴。这些学生中,包括了他的房东俞芬,包括许羡苏,还有许广平。

想不到吧,那个常以冷面怒目示人的文学家,竟也有雅致随和的一面。

鲁迅烟瘾很大,平素却不喜欢喝酒。他自己也曾说过,小的时候,母亲常提起父亲喝了酒,而大发脾气的事情,于是告诫他以后少喝酒。

赴宴的女生中,许广平不但会喝酒,而且酒量颇大。在她的号召下,诸位女生轮番向先生敬酒,鲁迅渐渐有了醉意,酒后的鲁迅拳打俞芬,并按了许广平的头。

不知道什么原因,许羡苏突然感觉很难受,她默然看着眼前一切,愤然离席而去。

也许就在这场宴会之后,许羡苏终于知道,鲁迅的心中,再也没有她的位置了。

争 议

事后,许羡苏还专门找过许广平,批评她不该让鲁迅纵酒。 鲁迅的生活细节,似乎许羡苏才更有发言权。

这些琐事之所以能够复现,都要归功于鲁迅和许广平的来往书信。



他们之间的书信,就像情人间的打情骂俏。在信件中,鲁迅写道:“然而‘某籍’小姐为粉饰自己逃走起见,一定将不知从哪里来的故事,加以演义……”

很多人以为,“某籍小姐”当然就指许羡苏。但许羡苏的儿子指出,这其实说的是俞芬等人。

不管如何争论,从人性的角度出发,笔者坚信,鲁迅和许羡苏之间,是动过感情的。只是这种感情,发于情 而止于礼。

或者说,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: 追求心灵的沟通,排斥性欲的精神恋爱。

强大如鲁迅者,面对爱人,他竟然感到自卑和胆怯。鲁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: “其实呢,异性我是爱的,但我一向不敢,因为我明白各种缺点,深恐辱没了对手。”

身边有许羡苏这样的女子,鲁迅若然没有想法,我是不信的。恰如信中所言,将这种情愫深埋于心底,是有可能的。

但若就此否定这段感情,将鲁迅束之高阁,也是不应该的。那既是对先生的误读,也是对许羡苏的辜负。

从19岁如花的年纪开始,她一直陪伴在先生身边,熬到30岁还未出阁。一个姑娘有几个20岁?这样的女子,我们如何敢辜负?

绍兴盛产师爷,而师爷皆是人情练达之人。林语堂也曾说过, 周氏兄弟熟谙世故人情,鲁迅亦自称是世故老人。



林语堂


人中的翘楚,岂能不知,少女的深情?

可是,该作何种回复?聪敏如鲁迅者,也怅然若失了。

鲁迅唯一能做的,就是将自己的著作交给她。先生1932年之前的著作,全部是许羡苏负责出版。

鲁迅其实也写过爱情小说,一生仅写作一篇。小说名字叫《伤逝》,恰如题目那样,小说最终以一“伤”一“逝”为结局。

除去家国天下之外,今天的学者也曾探析,《伤逝》的创作动机。

这篇小说,不可能写给朱安,终鲁迅一生,他甚至绝少提及朱安的姓名。

小说是凄凉的,爱情的结局,竟然发展为一出悲剧。彼时鲁迅和许广平处于热恋当中,他应该也不是为许广平而作。

唯一一种可能,这篇小说是写给许羡苏的。

小说的结尾,女主角身死,男主角涓生悲痛万分。他最后说的话,却颇耐人寻味:

“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,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,默默地前行,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……”

此话既是涓生所言,又像是鲁迅自身的告白与诀别。



鲁迅和许羡苏之间,是有过感情的,在鲁迅的文字中,暗藏着蛛丝马迹。

譬如,鲁迅写给许广平的书信中,有数次提及许羡苏,可是在编《两地书》时均被删除。

许羡苏离开鲁迅时,将来往信件全部交给朱安,她为何不直接交给许广平呢?更诡异的是,鲁迅的诸多信件都得以保留,唯独和许羡苏之间的通信,至今下落不明。

1930年,时年31岁的许羡苏离开北京,之后,她差不多以光速结婚生子。

至1933年,鲁迅两次收到许的来信,他却再没有复信,曾经亲如一家的两人,从此便不再来往。作为对比,许羡苏和周建人之间,却一直保持联络,直到他们的晚年。

这些问题,都是许羡苏的后代,所不能解释的。

其实,坦率地承认爱过,真的不丢人。

参考资料:

《细说民国大文人——那些文学大师们》,作者“民国文林”

余锦廉:《我谈“鲁迅与许羡苏”》

余锦廉:《再谈<鲁迅与许羡苏>》

许羡苏记录,吴长华整理《鲁迅家用收支账》

南江秀一:《关于许羡苏的几点思索》

梁永:《访问俞芳,谈许羡苏》

不听话的刘德华, 被骂的梁朝伟,送进医院的古天乐

作者:老谈,always talk,老是夸夸其谈之人,除此外,别无长处。拾文化(ID:shiyafengshe),以理性的姿态看待人和物,以文化的底色,传达情感、新知、文化和生活。文化改变生活,信仰照进心灵。

喜欢,就给文章一个“在看”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淄博美食网免责声明
1.版权归淄博美食网或原作者所有;
2.转载或者引用本文内容请注明来源及原作者;
3.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,我们依法保留追究权等。客服微信/QQ:502650550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快速回帖

懒得打字嘛,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【右侧内容,后台自定义】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